今日,山西日報《能源革命觀察》專欄,對太重集團聚焦國家“雙碳”目標,通過技術創新變廢為寶,將工業余熱變身供暖主力進行了重點報道。一直以來,太重集團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構建綠色環保長效工作機制,加快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實現國家戰略貢獻太重力量、展現國企擔當。
數九隆冬,寒潮時襲。1月16日,太原市氣溫降至-7℃,但位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瀟河產業園區的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卻溫暖如春。
“冬季我們設置的屋內平均溫度是20℃—22℃,沒有出現因寒冷天氣影響生產工作的情況,很多職工只在去往室外的時候,才會穿上冬季工服。”太重集團能源中心主任助理馬敢看著智能監控平臺上的實時數據向來訪者介紹。值得一提的是,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太重集團讓職工受益的供暖工作,并沒有為環境帶來一絲負擔。太重利用工業余熱的清潔供暖方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00噸,相當于種植百萬棵樹木。余熱回收 循環利用
“我們的理念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工藝改進、新技術實現節能降耗,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排放。利用好工業余熱,在用能端盡可能一次充分利用。”太重集團戰略投資部部長助理王明哲解釋道。工業余熱是指生產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可被利用熱能。如日常生產中常見的空壓機設備,其60%—70%的電量消耗都用于自身散熱,不僅熱能浪費,還損耗了電能;冶煉工藝中冶煉爐體、除塵器、風機等需要冷卻的設備,冷卻循環水的溫度可達33℃—48℃。如今,太重集團采用循環水+水源熱泵系統實現余熱回收、循環利用。將在冶煉車間進行冶煉時產生的熱水,通過余熱回收系統的循環水管道,將余熱熱能進行傳輸存儲,并根據用熱需求自動自控運行。“通過余熱回收技術,將熱能循環起來用于采暖,真正實現‘肥水不流外人田’?!碧丶瘓F能源中心主任任學藝生動地形容。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占地1700畝,如此大的面積,余熱供暖要想滿足用暖需求,“用多少”和“供多少”是關鍵問題。對于熱力輸送,供熱管網負責把熱量輸送至建筑物,輸送期間損失的熱量越少,管網效率就越高,能源浪費則越少。因此,根據園區內不同作業區、不同能源需求效率、輸配效率和供應效率的情況,太重集團因地制宜地建設了3個余熱回收站。一方面,利于把作業中回收的熱能就近存儲和供給,最大程度上避免長路徑運輸損耗,將余熱回收、余熱利用做到極致。另一方面,辦公生產輔助用房與生產廠房的用熱需求也不相同,三個功能各異的余熱回收站點能夠實現因“需”而“供”、量身定制,避免將收集回來的熱量浪費。余熱供暖 舒適穩定
“寒風凜冽,利用作業中產生的熱能,讓工友們洗個熱水澡再回家是件暖心的事。”馬敢說,在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余熱站制備的生活洗浴用熱水每日可以滿足3000人使用。項目規劃之初,太重集團充分調研多種供熱方案、梳理生產工藝流程和自身潛在能源的情況,將需要電力損耗的冷卻工藝與回收利用余熱的水源熱泵技術進行充分比較,最終選擇了余熱回收系統,能夠實現在降低冷卻工藝投資成本的同時,利用余熱余能進一步降低采暖與淋浴熱水運行費用。“經過我們對于綜合能耗比的計算得出的結果是,以前一個人洗澡的費用,現在夠用于6個人!”馬敢算了一筆經濟賬,僅洗浴用水一項就可節約一大筆開支。不僅如此,目前,太重集團余熱回收利用項目總供暖面積達38萬平方米,熱網管道里奔涌著的這些“工業余熱”,變廢為寶的同時,每年可為公司節約天然氣200余萬立方米,約合人民幣一千萬元。根據《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規定,冬季采暖溫度為16℃—24℃,濕度為30%—60%,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是舒適溫度。在長達五個月的供暖期內,如何在忽冷忽熱頻繁“變臉”的室外氣溫中,保障舒適穩定的供暖,是太重集團新的追求。“目前,我們以供熱信息化、自動化結合外部采集系統,可對天氣進行實時監控,不管外部氣溫如何變化,供暖系統會自動調節至設定溫度?!碧丶瘓F能源中心設備技術室主管王亞春介紹,推動供熱智慧化的意義不僅是對職工日常工作的保障,更是為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的精密制造提供基礎環境保障。太重集團現在運行的新型智慧供熱系統24小時不間斷采集廠房真實溫度等信息,并用數據與室外氣溫、風力、風向、濕度、房屋朝向等因素一起進行大數據測算,最終得出匹配的供熱溫度,形成調節指令,自動對供熱端進行精準調度。